‧ 楊小姐 62歲 -
自由業
2013/10/10
如何吃得營養、健康又不失美味,是每個家庭主婦重視的課題,但現今有多少人無法天天在家吃飯。「外食族」才是最該被重視的一群。
健康要有方法,食物烹調要得當才能永保健康,今天的收穫滿滿。聆聽廖叔叔健康講座心得分享 :
1. 一個人的思想或觀念會影響他(她)的言語,而言語會影響行為,行為則會養成「習慣」,久之將會形塑成性格,而性格的好壞就會影響您的命運,決定您的健康及家庭幸福與否。豈可不慎重乎 !
2. 女怕嫁錯郎,正如郎怕入錯行。食物(非食品)本身是中性,您代謝、能吸收,就能產生營養、能量,若不能接受(代謝)則反而是種負擔與危害,甚至愛之,適足以害之。身長廚房者,尤須用心。易言之,選對食物固然很重要,但烹調方式更不可忽視,能用煮、悶的,就避免用煎炸方式處理,不要貪圖香味與可口而忽略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健康。別忘了老師的一再苦口婆心地叮嚀:「癌症」是自己吃出來的,是環境而不是遺傳。誠願與你共同勉勵與學習。老師,感恩您!
受益良多! 慶幸我還年輕,從現在開始改變飲食習慣,雖然都有吃早餐,也以為只要吃早餐就好,但現在才知道早餐的選擇很重要,不是只有吃就好。
透過這次課程,了解平常覺得好吃,煮菜一訂要加的新香料,原來並不是對自己的健康有用,而且也知道「食物」對自己的健康影響那麼大,為了自己的健康,我會更加注意我的飲食習慣。謝謝老師的分享、講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