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叔叔健康屋

健康屋部落格

  • 7大飲食,讓三酸甘油脂不再飆高

    三酸甘油脂

    隨著西式飲食大舉進攻台灣,高脂、油炸類的食物,儼然已變成我們不可或缺的飲食之一,日積月累導致三酸甘油脂過高,也就是俗稱的「血油」,容易囤積在內臟,比如血油囤積在肝臟就形成脂肪肝、囤積在心臟就是狹心症、囤積在胰臟,則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。
    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成因傻傻分不清 ?
    血液中的膽固醇,大約有2/3由肝臟製造,另外1/3是飲食造成,像肝臟功能低下、高脂飲食等都可能造成膽固醇過高。而三酸甘油脂過高和吃太甜、吃過氧化與氫化的油、代謝不良有關,因此有時測量膽固醇是標準的,但三酸甘油脂卻偏高。
    如何吃,才能穩定三酸甘油脂 ?
    1. 少碰高果糖食物 : 一般肝臟會將吃進來的糖類,如葡萄糖、蔗糖,轉換成肝醣儲存起來,或將糖轉換成能量供身體使用,或者變成三酸甘油脂。 唯獨果糖會跳過肝臟管制途徑,直接進入下游的新陳代謝。美國研究發現,飲料常添加的「果糖」,比其他糖類,更容易轉換成三酸甘油脂。 特別是「高果糖糖漿」,它是利用玉米澱粉製成的,這種糖類是化學合成的精製糖,會使體內血糖迅速上升,不但容易形成脂肪肝,果糖代謝產生的尿酸也會造成胰島素阻抗,增加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。 2. 避開氫化植物油 : 氫化植物油又名酥油、乳瑪琳、植物性奶油,是由液態植物油氫化合成,再加入香料或著色,其用途非常廣,但人體很難代謝,會增加血管阻塞、心肌梗塞之風險,其應用產品,如:夾心餅乾之軟餡、煎漢堡之奶油、丹麥麵包、西餅、鐵板燒、早點三明治塗抹之乳瑪琳、蛋塔或牛角麵包之千層皮等。 3. 避開高溫爆炒、油炸、燒烤食物,易使油脂變成過氧化脂肪酸 : 油脂在高溫烹調下,易形成芳香族之環狀碳化氫,是致癌物第二名,易誘發慢性病、三酸甘油脂飆高,尤其是炭火及燒烤最為嚴重。 如:烤香腸、燒烤店、路邊烤肉、燒肉便當、家中BBQ、營火烤肉、噴槍燒魚等,烹調的溫度愈高,人造的化學物質及自由基會更多,其油煙之致癌物可能高於香煙數萬倍。 4. 不喝酒等刺激性食物 :  90%之酒精在肝臟中代謝成乙醛→醋酸,可轉變成熱量或儲存為脂肪。若攝取過多酒精,容易造成肥胖、三酸甘油脂過高。
    5. 吃營養均衡的早餐 :
    研究發現,血小板在夜間的黏稠度最低,但在早晨起床後快速升高,不吃早餐會讓血液凝結增加3倍,更容易中風或心臟病發。
    6. 補充D4胜肽 :
    若人體D4血球蛋白胜肽分泌不足,會誘發血脂肪代謝不良,容易有中年發福、血中三酸甘油脂超高、脂肪肝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肌梗塞等病症。
    7. 補充乳清胜肽 :
    乳清胜肽,是肝臟的營養來源,可增加肝臟的解毒及代謝能力,減少體內酸毒的形成,若肝臟代謝不良,脂肪便容易囤積在體內各處,導致三酸甘油脂過高。 想了解更多三酸甘油脂的飲食小常識嗎 ? 歡迎來一趟廖叔叔健康屋,我們有專業講師為您提供個人化的專業諮詢喔!
  • 飲食調理「更年期」,不再被笑虎姑婆

    今年55歲的鍾太太,5年前開始心悸、腰酸背痛、熱潮紅、月經不規律,全身發癢等症狀,還經常亂發脾氣,一度以為被什麼“壞東西”纏身,燒香拜佛,參加法會等,幸虧鄰居好心提醒,才知道原來是「更年期」惹的禍。

    經由鄰居介紹推薦,鐘太太接受專業的飲食輔導中心進行調理,才揮別更年期的夢魘,恢復家庭和諧、幸福快樂,阿嬤不再是孫子眼中的「虎姑婆」。

    飲食調理

    女性步入「更年期」卻不自知!
    台灣「更年期健康學會」針對300位45~60歲女性調查,發現四成女性步入更年期卻不自知。理事長李奇龍說,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退化,雌激素分泌減少而出現多元的症狀,台灣女性最常出現症狀是腰酸背痛,月經開始不規則、失眠、心跳加速、頻尿、情緒不穩等,症狀因人而異,可藉由運動、飲食調理來改善。
    飲食調理舒緩「更年期」種種不適
    廖叔叔健康屋是食物的專家,20年的飲食輔導經驗,陪伴許多更年期婦女一起走出來,針對更年期所會發生的種種不適症狀與問題,提出我們的看法與飲食建議提供給您參考:
    1. 重視營養早餐: 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,也是人體內臟細胞最需要營養的一餐,預防身體機能老化。建議補充「低溫薄膜濾菌」之初乳,內含豐富的活性因子、酵素、均衡營養素、乳鈣質,以及75種以上微量元素等等,滿足內臟細胞所需營養。
    2. 加強必需脂肪酸攝取: 更年期婦女需加強必需脂肪酸的攝取,如:月見草油、魚眼窩油、米胚芽油、葡萄籽油等,若素食者可補充紫蘇籽油。必需脂肪酸(ω-3、ω-6)是人體製造荷爾蒙必要的營養素,為構成雌激素荷爾蒙之前驅物。
    3. 攝取鎖鈣、助鈣吸收之營養素: 更年期婦女少荷爾蒙的保護,鈣質流失加快,易導致骨質疏鬆,出現鈣缺乏症狀,如:失眠、情緒不穩、容易緊張等問題。建議補充「低溫薄膜濾菌」初乳,含「酪蛋白基礎胜肽」(CBP)鎖鈣因子,以及「酪蛋白磷酸胜肽」(CPP)助鈣吸收因子。
    4. 補充大豆異黃酮: 建議選擇去醣基異黃酮,此物質結構與人體的雌激素荷爾蒙相似,並為人體可以辨認吸收的異黃酮型式,舒緩更年期種種不適症狀。若補充天然黃豆製品,有些女性體質無法認同與吸收,反而出現過敏現象,出現心悸、胸悶、心臟無力等現象。
    5. 多吃魚肉(愈腥愈好): 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對女性之心臟血管有保護作用,但隨著年紀增加,雌激素分泌越少,則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等問題。建議多吃魚肉內含豐富魚胜肽,有助減少油脂堆積血管,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。
    6. 補充蔓越莓萃取產品: 更年期婦女因雌激素荷爾蒙減少,使黏膜較乾澀、脆弱,細菌容易滋長,導 致增加陰道及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性。建議補充富含蔓越莓之相關產品,在泌尿道系統黏膜形成一道保護膜,使細菌不易附著,滋生細菌。
    7. 補充人參: 荷爾蒙不足,導致陰道乾澀出現性交疼痛等問題。建議補充人參、西洋參等幫助氣血循環,將血液營養運送到末稍組織器官發揮其功能,減少陰道乾 澀等問題。
    培養正確健康觀念 輕鬆渡過更年期
    其實更年期沒那麼可怕!歡迎到「廖叔叔健康屋」上課與諮詢,培養正確健康觀念,並認識自己的身體,從飲食方面著手,陪伴您一起輕輕鬆鬆渡過更年期,向熱潮紅、失眠、心悸、情緒不穩、心血管疾病等惱人的問題說再見! 想了解更多請參加: 媽媽教室互動式健康教學 請加入:廖叔叔健康屋Facebook粉絲頁 感興趣閱讀:  揭開女性難以啟齒的穩私“陰道乾澀” 圖片來源 :http://mbtraining.wordpress.com/  
  • 中風年輕化,我可能中風嗎?

    年輕人別以為中風是老年人的專利!有一名31歲的高姓男子與家人共同吃晚餐時,突然昏迷倒地,送醫急診到院前已無意識。經台北醫院神經外科檢查證實為腦幹出血中風,由於大量出血於腦幹,仍不幸成為植物人。 根據衛生署資料統計,腦中風為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三名,每年約有35,000人發病,將近15,000人死於腦中風。行政院衛生署台北醫院院長表示,中風患者過去以中高齡居多,但近年中風發病年齡逐漸下降,提醒年輕族群也應維持健康的體態,正常作息與均衡飲食。

             (資料來源:優活健康網2012.12.5)

      了解中風(CVA)是如何形成? 「中風」又稱為腦中風,是指供應腦部的動脈血管出現病變,腦部的血管為腦細胞提供氧氣及營養,當腦部「血管爆裂」或被「血管堵塞」,血液供應便會中斷,腦細胞開始壞死,導致中風。 中風的主要種類分為兩大類: (一)「出血性中風」:因血管破裂影響腦部血液供應。 (二)「缺血性中風」:造成大腦血管被血塊阻塞不通。 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稱作為「小中風」,是短時間的血塊阻塞而出現。

    中風是如何形成

     (資料來源:美國中風協會)

      挽救中風發生,哪些食物能夠保護心血管? 廖叔叔健康屋20年的飲食輔導經驗,防範中風的發生,需預防血管變窄、減少血管阻塞等因素,健康屋從飲食角度切入,保護您的心血管,我們一起來了解吧! 1、初乳早餐 研究發現,血小板在夜間的黏稠度最低,但在早晨起床後快速升高,不吃早餐會讓血液凝結增加3倍,更容易中風或心臟病發。建議早餐一定要吃,是每天保護心血管最重要的開始,「初乳早餐」是您最佳的選擇! 2、富含ω-3脂肪酸的魚類 ω-3脂肪酸含有次亞麻油酸,可代謝生成有助心血管健康的EPA、DHA,能保持血管彈性,防止血管發炎。富含ω-3脂肪酸的魚類如:鮭魚、黑鮪魚、鯖魚、秋刀魚、烏魚等含量最多,烹調方式採蒸、煮、涮等方式才不會破壞好的油脂, 可參考健康吃魚有撇步 。 3、選擇健康油脂 橄欖油、葡萄籽油、亞麻仁籽油、冷軋芝麻油,含有大量單元不飽和脂肪酸,能降低壞的膽固醇(LDL-C)被氧化,減少血管被自由基攻擊,還能提升好的膽固醇(HDL-C)保護血管,減少血管硬化之發生。 4、攝取含抗氧化物食物 多食用蔬果內含有許多抗氧化物質,但屬性生冷切忌晚上食用。可補充對心血管有益的抗氧化營養素如:松精、松樹皮萃取、綠茶多酚、維生素A、C、E、β-胡蘿蔔素、花青素等等。以及堅果類食物,內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微量元素硒、鋅等,對心血管保護有益處。 5、水溶性膳食纖維食物 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食物如:蘋果、地瓜、香蕉、燕麥、蒟蒻、南瓜、豆莢類等,此物質具黏稠度,能吸附飲食中的油脂、膽固醇,進而減少血脂肪的生成,具「血管清道夫」之美名。 6、貝殼類海鮮 許多人認為海鮮的膽固醇很高而不敢食用,其實絕大部份貝殼類海鮮如:生蠔、貝類、螃蟹(蟹黃不吃)對膽固醇有益處,能下降三酸甘油脂、低密度膽固醇,預防心臟病發,但蝦子與烏賊則無明顯效果。 7、紅葡萄酒 少量喝紅葡萄酒有助心血管保健,內含許多抗氧化物,可防止血管病變,促進血液循環,抑制血液凝固,防止栓塞,亦可增加好的膽固醇(HDL-C)。建議一天勿超過150西西,不宜過量小心反而適得其反,對心血管造成傷害。   拒絕中風年輕化,廖叔叔健康屋支持你 ! 中風的發生,可能造成一個家庭支離破碎。健康屋關心您,若您體重過重、肥胖、患有慢性三高(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)、心血管疾病、抽煙習慣、飲食重油、重鹹等等,都是中風的危險因子。歡迎到廖叔叔健康屋,藉由食物與營養的調理,達到預防勝於治療之保健目的,不要讓遺憾發生在你我生活周遭之中。 請加入:廖叔叔健康屋Facebook粉絲頁 相關興趣文章:從飲食下手,向心血管疾病說再見擔心「高血壓」而中風嗎?
  • 從飲食下手,向心血管疾病說再見!!

    將人體血管形容成一條河流,在正常情況下,這河道應該是順暢流動著,但是當血液中所含膽固醇愈來愈高時,血液會開始變濃稠,而這些無法排除的膽固醇便會在血管中慢慢累積,而這血管河道也隨之變窄,就會產生動脈粥狀硬化、血栓及中風等可怕結果。 根據臨床醫學研究指出,飲食內容與生活型態等因素,會導致肥胖、高膽固醇、高三酸甘油酯、高血糖、高尿酸等問題,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竄升主要原因。廖叔叔健康屋20年的飲食輔導經驗,整理出八項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兇手,分析如下: 1、使用蔬菜油高溫爆炒 蔬菜油(如:葵花油、沙拉油、葡萄籽油等)含有豐富的ω-6脂肪酸,此類油脂非常不耐高溫,如:煎、烤、炒、炸、爆香、炭烤等,易使油脂氧化形成氧化的脂肪酸、自由基,危害心血管。 2、膽固醇過高或過低都不好 膽固醇是人體必需營養素,構成人體細胞膜的材料以及協助製造荷爾蒙。不管是太高或太低時,都容易會有心血管疾病,當太高時,會使血液黏稠容易阻塞,但太低時,血管缺乏彈性,小心發生出血性腦中風,容易發生在營養不良、素食者身上。 3、減少動物性內臟食物攝取 動物內臟含高量的膽固醇,針對具高血脂、高血糖、高血壓、高尿酸者或己有心血管疾病者,皆不宜攝取;而低膽固醇者,不建議多吃動物性內臟,因內臟容易有抗生素殘留問題,可多選擇生蠔、貝類、螃蟹等海鮮,補充膽固醇。 4、蛋白質不足是潛在危機 若蛋白質攝取不足,身體無法製造足夠的白蛋白,幫助腎臟排水分,使水分堆積在體內,也會使肝功能異常,膽固醇代謝失常,而引發血管硬化型高血壓。 5、飽和脂肪酸不宜攝取過多 豬油、奶油、牛油等,以及牛、羊、豬、乳製品所含的油脂,都含有飽和脂肪酸,不宜攝取過多,否則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。如果您屬於愛吃肉,不愛吃蔬果,就要小心飽和脂肪攝取太多,建議儘量挑瘦肉吃,不吃肥肉與皮的部分。 6、反式脂肪儘量減少食用 反式脂肪是由植物性的油脂,經加工氫化處理之後,形成固態的植物奶油,多使用在麵包、蛋糕、蛋塔等加工製作,或使用在鐵板燒食物。這類油脂穩定,用於烹飪不易變質,也不易起油煙,但屬於過飽和油脂,容易造成血管阻塞。 7、香煙是危險因子 抽煙者比不抽煙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率高出三倍,煙草中的尼古丁、焦油等物質,會使動脈血管收縮,特別是四肢血管,因而產生壓力使心臟負擔加重。還會破壞正常凝血功能及對血管壁造成傷害,使血液反而容易凝結,引發血管阻塞。 8、有吃宵夜的習慣 晚上吃宵夜容易囤積熱量,提供給脂肪細胞,造成肥胖,以及引發所有的慢性疾病等問題,相對地也會加重心血管的負擔。   廖叔叔健康屋關心您,當天氣變冷寒冬之際,更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高峰期,想要遠離心血管疾病,請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性,以免釀成家庭悲劇。想知道哪些食物有有益心血管保健的嗎?歡迎來廖叔叔健康屋,為您免費諮詢,並提供完整的飲食建議給您。 馬上填寫線上體質分析表 →→ goo.gl/ezkQJ 歡迎參加每個月全省教學門市所舉辦的「互動式健康教學關心自己與全家人的健康! 請加入:廖叔叔健康屋Facebook粉絲頁 相關閱讀文章:長期高血壓生活飲食習慣建議  、  擔心「高血壓」而中風嗎?  
上一頁

~1

下一頁
回到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