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據統計,約10%左右的孕婦在懷孕後期(約7個月左右)出現「妊娠毒血症」,若能搭配飲食調理,可避免生產前、後出現併發症,以及降低媽媽與寶寶之生命危險之發生。親愛的準媽咪們,千萬別掉以輕心此健康問題喔!
妊娠毒血症(Pre-eclampsia),又稱「子癇前症」,經醫學報告發現,當孕婦抗氧化素攝取不足,容易導致體內新陳代謝後的廢物、毒素累積在組織,而造成妊娠毒血症的發生率上升。
其主要症狀:血壓上升,蛋白尿、水腫等,當孕婦發現尿量開始減少、頭痛、視力模糊、右上腹痛、癲癇發作時,最好立即就醫,否則可能因妊娠毒血而引發全身痙攣、昏迷等狀況危及生命。
懷孕中的媽媽們,是否擔心懷孕後期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呢? 健康屋幫您整理出哪些孕媽咪是發生妊娠毒血症之高危險族群,我們一起來了解吧!
當懷孕時血壓上升(≧140/90mmHg)時,或被醫師診斷為妊娠毒血症時,醫師都會提醒您要開始注意飲食,以免危害母體與胎兒健康。廖叔叔健康屋多年的飲食輔導經驗,提供飲食保健四大原則:
想知道更完整的飲食建議嗎? 歡迎洽詢健康屋各教學門市,有專業的講師為您諮詢,為您規劃個人化之飲食建議,降低妊娠毒血症對母體與胎兒之危害。
廖叔叔健康屋這20年來舉辦無數場的媽媽教室講座,以及孕媽咪飲食諮詢,陪伴著許多準媽咪從陌生到信任,最後充滿了欣喜感動。獻上我們最真心的祝福,並誠摯邀請您一起參加健康屋定期舉辦的媽媽教室,傳承健康知識與幸福給您!
欲報名者請速洽健康屋各教學門市,感謝大家熱情支持「全民健康運動」熱烈回響中。
歡迎加入:廖叔叔健康屋臉書Facebook 每日定期發佈健康小知識
photo via : 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yada/2630980955/
親愛的準媽咪!在懷孕的過程當中,您是否出現妊娠搔癢問題?在臨床上,佔90%的準媽咪會感覺到皮膚搔癢,約20%會出現「癢到不行」受不了,這些皮膚問題統稱為「妊娠搔癢症」。
「妊娠搔癢症」指發生在懷孕的婦女,皮膚出現莫名的搔癢,但皮膚表面一點異常也沒有,但整天總是癢癢的,當天氣比較乾燥或體溫較高時,會越見明顯。許多孕婦不禁懷疑自己是否中「胎毒」?
其實並非胎毒引起,而是孕婦在懷孕時體內荷爾蒙產生變化,影響肝臟內的膽汁代謝功能,使膽汁鬱積在體內而感到搔癢,往往產後就會逐漸消失。若孕婦在懷孕前本身就是過敏體質,發生妊娠搔癢的機率更高。
廖叔叔健康屋多年的媽媽教室經驗,輔導無數位妊娠搔癢的孕媽咪們,藉由飲食調理,避開易誘發皮膚發癢之食物:
依廖叔叔健康屋多年的飲食輔導經驗,若您正處於發癢或癢到快受不了時,不妨避免以上食物攝取,或進一步到各門市輔導諮詢,讓我們更了解您的身體狀況,提供專屬您的個人飲食建議!
另外要注意的是,皮膚乾燥可能會加重搔癢症狀,建議攝取人體必需脂肪酸如:ω-3脂肪酸(如:魚油)、ω-6脂肪酸(如:月見草油、琉璃苣油),且最佳比例為1:1,較不易在體內引起發炎,使皮膚分泌足夠的油脂較不易乾燥。
此外,經由塗抹乳液來保持皮膚滋潤,同時也要注意不要泡熱水、洗太燙的熱水澡,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油脂缺乏,皮膚乾燥而導致搔癢加劇!
懷孕中的婦女真的是十分辛苦,除了接受外在身材的變化,也要適應體內的變化所引起的種種不適,如:孕吐、水腫、腰酸背痛、妊娠搔癢等。您正有滿腹的問題或想要預防孕期諸多不適症狀的發生嗎? 歡迎報名參加廖叔叔健康屋媽媽教室或洽詢各教學門市。
許多的疾病症狀是可預防的,需建立正確的飲食觀,因此,廖叔叔健康屋推廣「全民健康運動-你不知道的健康真相」含三堂健康課程如下:
1、食物好壞,因人而異。
2、食物為何變成致癌物?
3、了解個人體質,才能吃出健康。
改善健康靠自己,從認識自己體質與食物之間的健康關係,以及正確烹調減少「病從口入」危害健康,預防疾病。己經迫不及待想要學習正確的健康飲食知識嗎?
欲報名者請速洽各教學門市,感謝大家熱情支持「全民健康運動」熱烈回響中。
photo via: 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yanivg/2407061339/
迎接小生命的誕生,將帶給全家人無法言語的喜悅與感動,但談論到整個懷孕過程,準媽咪的身體將由內而外開始進行各種的變化,如:乳房腫脹、膚色改變、妊娠紋、靜脈曲張…..等,這些改變或多或少都會成為孕媽咪甜蜜的煩惱!
廖叔叔健康屋針對孕媽咪的外觀變化,提供建議分析如下:
▇ 乳房
乳房更加豐滿,是懷孕初期最早出現的變化之一,甚至乳暈和乳頭的顏色變深,主要原因是體內雌激素大量分泌,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,乳房腫脹的情況會更明顯,到了懷孕後半期,偶而還會滲出薄薄的乳汁。
【建議】
適時適量做些乳房按摩,能減輕乳房腫脹不適的感覺,對於未來哺乳寶寶時有助益。
▇ 色素沈澱、斑點
懷孕時因為荷爾蒙的改變,皮膚會出現一些正常的「生理性變化」,90%以上的孕婦會有色素沉澱,膚色加深,乳頭與外陰部顏色明顯,原本的黑斑、雀斑等更加清楚可見,通常在產後一年內會自行消退居多。
【建議】
做好基本的防曬工作以外,補充低溫殺菌初乳含有多量的半胱胺酸胜肽,是肝臟合成穀胱甘肽重要的營養素,能夠增加黑色素代謝,減少色素沈澱問題。
▇ 皮膚
懷孕後新陳代謝旺盛,皮膚的分泌油脂量增加,因此容易造成皮膚粗糙、長痘痘、長濕疹等現象,需做好清潔與保濕保養工作。
【建議】
做好防曬與清潔保養工作之外,飲食中減少易燥火食物如:沙茶醬、香油、紅蔥酥、花生、蠶豆、核桃、五穀粉、芝麻粉等,以及燒烤、油炸、油煎、三杯等烹調方式,愈晚吃愈容易加重上火情形,若皮膚己有青春痘及粗角質層厚的人,建議不吃蒜頭、玉米、三杯、花生等食物,尤其是黑白胡椒以免皮膚情況越糟糕。
▇ 妊娠紋
若天生肚皮是鬆軟的懷孕時較不易形成妊娠紋,若肚皮是緊緊的較容易有妊娠紋,當肚皮撐大皮膚受到快速牽扯使得纖維斷裂引起,形成受損細胞,產生一條條的妊娠紋,常出現在下腹部兩側、大腿、乳房等部位。
【建議】
多食用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,如:雞腳、豬腳等食物,或直接補充膠原蛋白之相關產品,同時搭配水果或果汁飲用,有助於膠原蛋白的吸收與形成。並特別注意早餐蛋白質之攝取,減少水腫及過胖的體態,都會有幫助。
▇ 靜脈曲張
懷孕後子宮血流量增加,當下焦血循環不好時,又加上懷孕後期胎兒重量之壓迫,會影響下肢體靜脈血液之迴流,嚴重者會有靜脈膜破損之靜脈曲張,輕微者造成腿部表面浮現青筋。
【建議】
避免長時間的站立與久坐,穿著彈性襪可減緩靜脈壓力,可平躺並將雙腳抬高(45度角)利於下肢血液回流,建議最好的方法是早餐要均衡之全營養,晚上不吃水果及太冷的蔬菜可増加血液循環。
▇ 掉頭髮
孕婦和胎兒皆需要足夠的營養素,當孕婦早餐蛋白質營養攝取不足時,心臟會較無力早起經常沒胃口、一到下午就打哈欠體力差容易累,若再加上低血壓血循環不好時,就容易出現掉頭髮及手腳冰冷的現象。孕期尤其是懷孕後期時需要特別補充蛋白質的營養及B群,否則產後掉髮會更為嚴重。
【建議】
早餐一定要吃可讓心臟有力,使全身循環較好,最好要有肉、有菜、有麵,再吃個水果更好,補充蛋白質,要吃肉或乳酪、起士等乳製品等。還可以補充人蔘行氣讓循環變好,將維持頭髮生長的營養素送至頭髮。
▇ 水腫
會造成體重的增加、體態的改變,通常發生在懷孕後期約7個月開始,容易有出現水腫現象,若是下半身水腫代表肝臟製造的白蛋白不足,若是上半身水腫,可能是心臟無力循環變差所引起。
【建議】
早餐建議均衡營養外也要吃蛋白質之食物如:豬肉、雞肉、牛肉、羊肉、魚肉等,而素食者可選擇乳酪、沒有漂白的麵腸、豆包、豆干等,有足夠的蛋白質肝臟才能製造充足白蛋白,白蛋白是腎臟的主要功能蛋白,可以讓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就不會水腫,若飲食正常還是有水腫,建議食用綠藻蛋白會很有幫助。
▇ 體態改變
產前體重增加到11~12公斤是很正常的,其餘超過之體重就和胎兒之營養無關了,分析增加之體重只會對產後媽媽有副作用如:
a、雄性荷爾蒙被激化體態變壯。
b、淋巴代謝功能不好造成局部組織腫大,如大餅臉、粗大腿、大屁股。
c、早餐沒吃好造成水腫。
d、晚餐吃太飽又吃太晚或吃宵夜變胖。往往造成孕期體重增加過多,造成孕期體態變形走樣,還有可能使生產的困難度提高,甚至影響到產後變成容易胖的體質。
【建議】
a、雄性荷爾蒙被激化體態變壯者,建議不吃蛋及其蛋加工製品。
b、淋巴代謝差局部組織肥胖型,建議多吃魚並建議不要高溫煎烤,可保留較多的魚胜肽對淋巴代謝有幫助。
c、吃一餐均衡全營養的早餐如低溫殺菌初乳早餐,就可減少吃宵夜之習慣。
了解更多請參加孕媽咪互動式健康教學
相關文章閱讀:產前太胖對健康及產後體態有影響嗎? 、產前產後憂鬱,準媽咪該怎麼辦?
準媽咪們得知懷孕剎那間的心情,真是難以言喻的欣喜若狂,但,懷孕體重該不該控制?大都數認為「一人吃兩人補」開心地吃、放肆地吃,深怕寶寶的營養不夠,影響健康,其實這樣的想法往往都會造成準媽咪們,在整個孕期產生諸多不適症狀與產後肥胖的問題。
廖叔叔健康屋建議準媽咪的懷孕期間體重增加「11~12公斤」為最理想,體重的增加除了脂肪細胞肥大以外,也需評估是否水腫或淋巴囤積所造成的重量,導致體重增加。
健康屋輔導懷孕媽咪有20年的經驗,告訴您體重管理的飲食建議,分析如下:
1、 荷爾蒙改變體態變壯
婦女懷孕時,內分泌荷爾蒙較為敏感,某些孕婦因體質關係,體內雄性荷爾蒙容易被激化,並隨著懷孕時肩膀變寬、胸膛變厚的現象,造成產後體態壯型之肥胖。
飲食建議:若有此體質的女性,應忌口不吃蛋及其相關製品,如皮蛋、鹹蛋、鴨蛋、鳥蛋、蛋糕、蛋捲、蛋塔、布丁等。
2、 下肢與末稍水腫
許多孕婦容易在懷孕後期體重在七個月過後,出現下肢或末稍水腫胖象,水腫處出現緊緊的感覺,按壓要過很久才會恢復皮膚原來的樣子,此狀況是可預防。
飲食建議:懷孕期依胎兒的成長分為初、中、後期。孕婦每天所需的蛋白質也應此期間遞增。尤其是分配在早餐時段的蛋白質更為重要,當孕婦忽視早餐的重要性,就容易在孕期後期發生水腫。
3、 淋巴阻塞局部臃腫
懷孕時淋巴代謝負擔較重,容易造成局部組織之肥胖,如大餅臉、大屁股、粗大腿、粗手臂,尤其是天生體質淋巴代謝較差的人,會胖得更不均勻。
飲食建議:選擇腥味較重之魚類最好,如秋刀魚、鯖魚、竹筴魚、烏魚,尤其是沙丁魚等。此時多吃魚,可增加淋巴代謝,減少局部組織肥胖。
4、 蜂窩組織脂肪囤積
孕婦飲食注意:孕婦晚餐太晚吃或吃宵夜,脂肪容易囤積在媽媽的皮下蜂窩組織中,造成媽媽寶寶都肥胖,不結實。小心胎兒太胖,產婦的產道又撐不開,增加難產的機會。此種易胖的體質,最容易在懷孕時荷爾蒙活躍期被定型。
飲食建議:一定要吃營養早餐,使內臟與肌肉結實,較不會到晚餐或睡前特別想吃東西,而造成媽媽寶寶都肥胖。生產時,寶寶結實,媽媽產道彈力夠,降低難產機率的發生。
準媽咪們~做好懷孕體重管理,比較不會胖到媽媽或寶寶,且可以讓寶寶較結實,較好生產。不想產後肥胖的準媽咪,好好落實以上的飲食建議,對媽媽寶寶都有很大的助益。
聽過許多生產後的婦女抱怨懷孕犠牲了自已往後的健康,其實懷孕生產並非生病,產婦也非病婦,而婦女會因懷孕而造成健康走下坡,主要是因為懷孕前沒有做好完全的準備。
準備懷孕的女性們,應該利用半年至一年時間將體質調養好,為胎兒預備一個健康良好的子宮。如何讓媽媽不犠牲自己的健康,來孕育健康的下一代,廖叔叔健康屋提出準備懷孕前的生活飲食習慣:
1、 早起床、不熬夜
孕婦應該要順應身體生物時鐘調整作息,依經絡運行將生活作息規律調整,最好早上6:30~7:30起床,此時最能維持血液的清徹度,且腸胃經開始運作,是準備進食、開啓一天活動能量的好時機。晚上11:00以前就寢,11:00以後人體經絡依序走到膽經、肝經、體內器官正需要充份休息。經常熬夜會擾亂內分泌系統的運作,且增加腎臟負荷、傷害腎臟機能。
2、 吃一頓營養豐盛的早餐
孕婦飲食應重視「早餐」,早餐是一天當中的黃金餐,佔人體精力來源70%,是午、晚餐無法取代的。早餐為啓動一天運作的能量來源,更是人體能否健康的關鍵。經過7~8小時的睡眠沒有進食,此時,身體正強烈需要營養,且吸收力達到高峰。養成每天吃一頓豐盛的早餐,可以減少身體耗損、老化、慢性疾病悄悄找上門。
建議初乳早餐包,針對個人體質選擇適合自己的種類。
3、 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
孕婦須知:早上5:30~7:30人體大腸開始運作,是排除體內廢物最佳時機。每天養成排便的習慣,可避免日後懷孕常發生便秘問題。同時防止宿便囤積體內,讓腸道每天保持清爽乾淨,不遺留毒素,誘發腸胃道疾病或影響營養素的吸收。
4、 強化自體免疫功能
若是B型肝炎帶原的母親,易垂直傳染產將B肝傳染給新生兒,雖然目前新生兒一出生可以接踵B肝疫苗,但仍是亡羊補牢之方法,最理想的方式是準備懷孕的B肝帶原的媽媽,透過飲食強健體質,使身體更有免疫力滅減B肝病毒,避免新生兒的健康輸在起跑點上。建議「初乳早餐系列」提供給孕婦最完整的營養。
5、 進行遺傳性疾病篩病
準備懷孕時,夫妻雙方應視個人的身體狀況,向醫生進行諮詢,分析會生出不正常後代的機率有多高,作為是否懷孕的重要參考。一旦懷孕後,高危險群的孕婦更要和醫師保持密切配合,進行檢查胎兒是否正常。若發現胎兒不正常,則應該盡早施予人工引產。
6、 留意食物過敏
孕婦飲食中須找出易引發過敏的食物或原因,可避免誤食過敏食物造成產後(或剖腹)傷口難以癒合、慢性發炎或子宮沾黏現象。傷口癒合時間越久,色素沈澱機會愈高,易留下明顯疤痕。當母體發作時,同時也會傷害胎兒,或將過敏性體質遺傳給胎兒。
7、 少吃生冷的食物
孕婦飲食應注意:平時不要吃水冰,水冰是指生水製成的剉冰、刨冰等等(冰琪琳不屬於此類),晚上不吃生冷食物,如:水果、茶葉、以免末稍血液循環不良,體質過於虛冷,易有前置胎盤、流產、難產現象。
8、 不吃垃圾食物
孕婦禁忌食物:長期食用垃圾食物將毒化自己身體,最好能在懷孕前好好的進行排毒,以免將遺毒透過胎盤進入胎兒身體,毒化胎兒。懷孕時母親肝臟需負擔母子倆人,等於雙倍解毒工作,應嚴禁垃圾食物食用,否則對母體的肝臟將是一大傷害。
懷孕前調理好體質,透過飲食調整讓身體逐漸暖和、手腳不再冰冷、唇色紅潤、丹田有力,讓母體能夠預備出孕育寶寶的最佳環境,迎接新生命的到來。
了解更多請參加孕媽咪互動式健康教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