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叔叔健康屋

健康屋部落格

  • 健康「洗米」有學問!

    健康「洗米」有學問! 看文章之前,請各位先想一下?您平常都是怎麼洗米的呢?泡越久越好嗎?其實,洗米可是有學問的喔!廖叔叔健康屋告訴您~教您如何安全洗米又可保留較多營養,分析如下: 1、糙米、胚芽米含豐富的B群,但也容易因土壤汚染吸收殘留微量之重金屬及多氯聯苯,建議選用巿面上「己用液態氮清洗過之免洗米」較為安全,液態氮可去除農藥、重金屬及大多數之污染劑,又可保留維生素B群。 2、白米己去除米糠,較無糙米、胚芽米汚染問題,但其B群含量少。白米吸水速度很快,建議清洗第一次時,加水要用手攪拌快速沖洗、去水、不要浸泡。第二次加水洗米時,快速用手搓揉米粒,並去水共二次,可減少髒水被米吸收而引起異味。 3、洗米水的溫度不宜用溫水、熱水洗。 4、巿售一般胚芽米己磨去外麩皮,營養素容易氧化變質,建議購買已抽真空包裝之產品,外袋拆封後要放在冰箱冷藏室保存,並盡快食用。 5、米不新鮮會有異味,請丟棄不要食用,容易吃到致癌物黃麴毒素。 6、一般米儲存包裝時會另加安全的石灰,有抑制米蟲之功能。因此,洗米時會有白白的洗米水是安全的。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容易忽略到洗米這個小動作,千萬別忽視「洗米」對健康的重要性,以上的洗米小常識,與大家一同分享。
  • 飲食三原則 預防慢性疾病

    飲食三原則 預防慢性疾病 廖叔叔健康屋認為「病從口入」一點都沒有錯,長期不當的飲食,是造成慢性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。到目前為止,醫療體系能為慢性疾病所做的醫療行為,大都是被動性的長期服用藥用,從飲食角度給予的幫助是非常有限,而這也並非醫療所屬的專業範圍。 預防慢性病的發生,不能單只從病理角度出發,從健康屋基本的健康理論架構,是先了解個人體質狀況以及分析食物特性,再透過飲食建議去追求健康之道,從最基本的飲食去追求健康,讓大家擁有身心健康,美滿的生活。健康屋整理「預防慢性疾病三原則」,分析如下: 一 、 不吃早餐或沒吃好早餐 早餐是一天精力的泉源,可以讓休息一夜的內臟獲得充足的營養,這樣內臟才會好,不易老化病變。所以早餐的內容也很重要,最好是有蔬菜、水果、蛋白質、澱粉等食物,這樣的營養素才均衡充足,讓內臟機能強壯,減少感冒的機會,以及預防慢性病的發生。 礙於現代人無法為自己準備營養早餐,健康屋20年的努力,共研發20種「初乳早餐包」,可滿足大多數因不同體質所需的營養早餐新選擇,並具「沖泡簡單、價格平實、活性因子、生物酵素及營養均衡」等機能之完整早餐。 二、去除不適合自己的食物 食物過敏是現代人不健康的隱形殺手,每一種食物都含有不同的成分,若人體無法代謝此食物的某些成分,或由腸道直接滲入體內,會誘發人體特定部位的發炎,如皮膚過敏、嚴重便祕、慢性胃炎、氣喘、腸炎等等(發炎部位因人而異),數百種影響健康問題。 三、選擇錯誤的烹調方法 食物中的油脂在高溫烹調下,會形成芳香族的「環狀碳化氫」,產生香味及美味感,是嚴重致癌物來源。此外,吃高溫烹調的油脂,容易造成血管的阻塞與硬化,高溫烹調的方式如:炭烤、燒烤、爆香、油炸、回鍋油炒菜等,都會加速身體的老化,增加心血管的負擔與慢性疾病的發生。尤其是將含有人體必需脂肪酸的魚類以及沙拉油,此類油脂屬不飽和脂肪酸,不宜高溫烹調,更容易加速造成上述的健康問題。 慢性病不再是老人家的專利,由於飲食不當,許多年輕人或中年人也都有慢性疾病的問題發生。此問題不容忽視,好好把握預防慢性疾病三原則,可預防提早面臨慢性病所帶來的不舒服與不方便感,對健康有加分喔!  
  • 「食物過敏」健康的隱形殺手

    「食物過敏」健康的隱形殺手 許多人對於「食物過敏」的認識,只局限於有些人吃某些海鮮,發生皮膚癢、起疹子。事實上,會引起過敏的食物種類與所引發的過敏症狀,可能超乎您所知道的還要多。 食物過敏是造成許多「健康問題」的重要因素,幾乎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會受影響。過敏症狀不只皮膚癢起疹子,還有腸胃不適、腸胃炎、鼻竇炎、失眠、偏頭痛、疲倦、情緒低落、憂鬱、關節炎、肌肉疼痛、長痘痘等等都可能是過敏症狀。 廖叔叔健康屋從事飲食教學已有20年的歷史,累積輔導過上萬人的經驗,發現國人約有半數人有食物過敏的問題,誘發自體免疫引起身體細胞或組織之慢性發炎,探究其原因有三點: 1、 腸道: 因某食物之接觸過敏,致使腸道慢性發炎,因而導致某些食物營養未經肝臟代謝,滲過腸粘膜經由血液直接進入人體組織,誘發自體發炎。 2、肝臟: 肝臟負責四大營養素的代謝如:蛋白質、油脂、碳水化合物、維生素,當先天體質或年老因素,造成肝臟無法完全代謝食物營養時,某些營養素就容易誘發身體組織之過敏性發炎。 3、 當身體己有某部位慢性發炎時如:神經炎、肌肉炎、婦科發炎、皮膚外傷或開刀時等各種原因,再加上有些食物可能會誘發發炎組織持續發炎,如:牛肉等。 其實過敏現象除了以上三項分析,也有可能隨著年齡老化造成腸道變薄或肝 功能代謝變差,而發生過敏症狀;而成長中的小孩也會隨著年齡增長,體質跟著改變,而過敏症狀有所改善。 總而言之,千萬不可忽視「食物過敏」這健康的隱形殺手,因為長時間下來一直誘發細胞或組織發炎,對身體的組織器官都是負擔,最後可能會引發慢性疾病、動脈硬化、自體免疫疾病、癌症等,危害健康之問題。 想了解自己的體質嗎?以及自己對哪些食物會過敏呢? 歡迎到廖叔叔健康屋填寫個人「體質分析表」,有專業的講師為您諮詢,並提供「個人化」的飲食建議,幫您遠離遭受過敏之苦以及對健康的危害。 了解更多個人體質分析,請參加「互動式健康教學」 相關「食物過敏」文章閱讀 :令人又愛又恨的「蛋」
  • 面臨「癌症」該怎麼吃才好?

    面臨「癌症」該怎麼吃才好? 癌症最好是能「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」這樣的治癒率非常的高,而當被診斷罹患癌症時,緊接著面臨手術、化療、電療等治療,以及接受許多影響身體之副作用,所以營養支持就很重要了,協助罹癌患者一起面對身體的改變與接受治療的副作用。 廖叔叔健康屋二十年的輔導經驗,提供以下的飲食建議: 1 、 重早餐輕晚餐 早餐是內臟細胞最需要營養與最活躍的時間,而晚上睡覺時卻變成是癌細胞最活躍的時間,顧及正常細胞所需要的營養,而不被癌細胞應用,最好的方法就是早餐吃得好、中餐吃飽、晚餐吃早一點,不吃宵夜之習慣。而早餐最好營養豐盛又均衡,如蛋白質(肉、魚、豆、蛋、奶)、主食(麵、麵包、馬鈴薯、飯)、水果或蔬菜。 2、 烹調方式 高溫烹調易上肝火,避免高溫之煎、烤、炸、炭烤、炭燒,應盡量水煮、蒸、滷較好,尤其是含人體必需脂肪酸的魚類或沙拉油,更不適合這樣高溫烹調。並忌吃易上火燥熱的食物,如:芝麻、花生糖、花生醬、烤花生、炒花生、瓜子、核桃、蠶豆、開心果、香油、麻油、沙茶醬、紅蔥酥等高溫處理的食品。 3、 增加優質蛋白質之攝取量 接受治療期間,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滅到人體正常細胞,應多攝取蛋白質食物如:肉、魚、奶、乳酪、植物蛋白或麩醯酸胜肽蛋白營養補充食品,要夠營養才能夠預防白血球、紅血球不致太低,危害生命,同時也能支持體力,並舒緩噁心、嘔吐、掉髮等副作用。 4 、 天然新鮮食物為原則 以天然新鮮食材為主,若白血球過低者,切記不可生食,以免感染。針對加工食品應少食用,如:加工素料、蜜餞、夾心餅乾(含反式脂肪酸)、油炸食物或零食、鹽醃加工肉品(鹹魚、臘肉、香腸、火腿等)。對於不新鮮蛋白質食物和動物內臟應該不吃,如:蝦米、小魚乾、吻仔魚、冷凍魚、生猛海鮮易腐敗,並遵守肉不隔夜、海鮮不隔餐的定律。 飲食並非吃的清淡就好,應重視黃金早餐定律,去除過敏食物、不上肝火、均衡營養,增加熱量與蛋白質量的攝取,還有注意食物的正確烹飪和食物材料的選擇,養成一種習慣也是預防之道,尤其有家族遺傳性更應該遵守。 了解更多個人體質飲食,請參加更多健康屋所提供的「互動式健康教學」 相關文章閱讀:「癌症」為何找上我
上一頁

~2

下一頁
回到頂端